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花香满径的博客

为了我明天的大树…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 
 

【转载】中考语文专项复习(6):文学性作品阅读各种题型解题指导  

2013-05-31 12:17:04|  分类: 学习方法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中考语文专项复习(6):文学性作品阅读各种题型解题指导

题型一:概括主要内容

(一)短语型

  答题策略:

 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--“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。答题时要注意所给例子,有没有规定字数,这种类型的题目,在回答时往往省略主语。

  例: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。请摘录文中语句,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。(3分)

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 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默默 地坐在堂屋里3           站在老屋门口

  答案:(1)默默走近老屋     2)抬脚跨进门槛    3)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

(二)句子型

  答题策略:

 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--“谁,在什么环境中(什么情况下)干什么。在什么环境中(什么情况下)谁干什么。

  例:、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。(2分)

   答案示例:1、在德克士,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,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。

题型二:赏析句子

(一)抓修辞手法。

  1、比喻、拟人:生动形象;

  拟人答题格式: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, 把什么人格化了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(的情态)。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。

  比喻答题格式: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,(把什么比作什么,)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+对象+特性。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。

例如: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。

  答案: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,把小草人格化了,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。

  2、排比:可增强气势,强调内容,加重感情。

  答题格式:运用排比修辞手法,强调了+对象+特性+“使条理分明节奏和谐,显得感情洋溢,富有气势层次清楚、描写细腻、形象生动

  例如 :红得像火,粉得像霞,白得似雪。

  答案:采用了比喻、排比的修辞手法,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,句式整齐、音律和谐、气势如虹,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。

  3、设问: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;

  答题格式:运用设问,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,启发读者对+对象+特性的注意和思考,很自然地引出下文。

  例如: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?(首先……

  答案: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,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,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,很自然地引出下文。

  4、反问:强调,加强语气等;

  答题格式:运用反问,加强语气,意思是说(改成陈述句),强烈地表达了(什么)之情。

  例如:这能全怪我吗?

  答案: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,加强语气,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,父母也有责任,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。

  5、对比:强调了……突出了……

  答题格式:运用对比手法,把          进行对比,突出了+对象+特性。

  例如:比较句子,说说其表达效果。

  (1)范进因没有盘费,走去同丈人商议,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,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:不要失了你的时了!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,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!……”

  (2)胡屠户道:我那里还杀猪!有我这贤婿,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?我每常说,我的这个贤婿,才学又高,品貌又好,就是 城里头那张府、周府这些老爷,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……”

  答案: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,突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、欺贫爱富、 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。

  6、反复:强调了……加强语气

  答题格式: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,加强了语气,强调了什么,强烈表达了什么之情。

  例如:盼望着、盼望着,春天的脚步近了。

答案: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,加强了语气,强调了盼望,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,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,把 春天写活了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。

  7、夸张: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,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,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,也叫夸饰或铺张。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。

  答题格式: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,突出了什么怎么样,启发读者联想,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。

  例如:教室里静得出奇,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。

  答案: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,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,启发读者联想,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。

  8、叠词: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。

  答题格式:运用了叠词(具体指出)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怎么样,增强语言的韵律感。 加强语气,强化感情,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。

  例如: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,就能听见各种声音: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,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,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,有的还好像在打鼾。(《海底世界》)

  答案:运用叠词,嗡嗡啾啾汪汪 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不同的声音,给人听觉的感受,增强语言的韵律感。

 

 

 

 

(二)抓关键字词。

  答题策略:

  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,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、情感,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。很多重点句的含义,往往是通过一、二个动词、形容词、副词、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。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,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。

  答题格式:

  赏析句子注意点:指出具体字词,(细节描写)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(表现了)什么怎样(情感或品质等)。

  例:结合语境品析第(7)段中。眉色飞舞一词的妙处。(4分)

  答案:11.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示自己,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。或: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朗读时抑扬顿挫,神采飞扬的情态。

题型三:文章的线索

 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,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,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、记叙的脉络。例如:《回忆我的母亲》以母亲勤劳为线索;《藤野先生》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。

  答题策略:

  (1)其作用是:贯穿全文的脉络,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结合起来,使文章条理清楚,层次分明。

  (2)线索的形式有:以主题为线索,以人物为线索,以事物为线索,以中心事件为线索,以感情为线索。要结合具体内容具体分析。

题型四:体会思想感情

  答题策略:

  联系上下文,结合具体语境作答。

  例:细读第(2)段,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。(3分)

题型五:指示代词这、那、其(这样、那样)所指内容:

  应该先找出该 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,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,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,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,然后可以将答案代人原文,看是否恰当。一般来说代词的答案肯定到前面去找,或者的答 案要参看前后句子的具体语境来回答。

题型六:文章结构

  答题策略:切忌笼统,不能只 答答题术语,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答。

  (1)位于文章的开头:

  A点明主旨,领起下文。

  B设置悬念,吸引读者。

  C蓄势(张本、铺垫),奠定感情基调。不直接点明观点,而是为观点的出现服务,或者为下文的叙事与抒情奠定感情基调。如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: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为下文游荷塘做铺垫,并为下文抒发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相交织的感情奠定基调。

  D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。例如杨朔《荔枝蜜》从被蜜蜂蛰了一下,从小怕蜜蜂到对蜜蜂有好感作者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蜜蜂,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。

  例:文章开头两段似乎与谎言无关,可以删除吗?为什么?

   

题型七:结合全文或联系现实生活或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

  答题策略:

  1. 抓住文段的中心,理解文段的含义,联系中心作答

  2.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, 引发感悟

  3. 遣词造句,讲究三美:运用古诗文、名言警句;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;运用成语。

  4. 偷梁换柱法: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、观点用自己 的话重新演绎一遍。

例: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?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,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。(4分)

 

 

 

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

 

  (节气、天气、气候、风物、景色)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、复杂的性格,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,用以刺激人物,以记录其种种行为,从而显露其性格。

  一、环境描写的作用:

  面对这种题型,我们可从六方面进行思考:

  1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。增加事情的真实性。

  2、暗示社会环境,揭示社会本质特征。

   3、烘托人物心境,表现人物性格。

  4、渲染气氛。

  5、推动情节的发展,为刻画人物作铺垫,打基础。

  6、象征和暗示。

  答题策略:一定要结合语境,具体作答,切忌笼统。

  二、人物刻画

  把握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。正面描写、侧面描写;肖像描写、动作描写、语言描写、心理描写;细节描写;对比描写;环境烘托等等。(前面已讲到侧面描写、对比描写、环境烘托等,这里不再累赘。)

  

  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7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